社会阅历不够的大学生,如何才能防止上当受骗?
本文章由菠菜论坛发布
发布时间:2023.8.20
近年来来通讯网络诈骗频繁发生,部分不法分子也开始把目标放在缺乏社会经验和防范意识薄弱的学生身上,高校逐渐沦为网络诈骗的重灾区。经统计,校园及周边发生的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损失价值较大,以网络兼职刷单诈骗、网络购物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冒充客服取消会员(退款类)诈骗等为主要发案类型。
一、针对高校学生的诈骗手段表现形式主要有:
1.淘宝兼职刷单类:诈骗分子抓住受害人急于赚钱又缺乏社会经验的心理,通过各种途径(如QQ、YY、网页弹窗等)发布兼职刷单信息,以丰厚的回报吸引受害者,再远程指挥受害者根据要求拍下指定商品,付款后截图发过去,诈骗分子通常会将第一笔本金和佣金退还给受害者,从而打消受害者的顾虑,取得受害者的信任后随即加大刷单金额,并以卡单为由拒绝退回本金和支付佣金。案例:2021年4月6日,永康应某在网上做刷单兼职被骗73480元。
2.网络购物类:该类诈骗主要通过在互联网上买卖商品而发生诈骗,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大部分的学生都有网购经历。这类诈骗形式主要有不法分子未收到货款、购物过程故障等各种理由迫使买家多次汇款或者诱使买家汇款到指定账户等不安全交易方式。案例:2021年3月25日,吕某在学校宿舍内,网上购买手机被骗1400元。
3.冒充熟人诈骗类:骗子通过黑客手段,盗取受害者QQ、微信、手机号码,然后将资料修改成受害人好友的头像,冒充受害人子女、亲戚、朋友、老板等,称急需用钱,让受害者汇款。案例: 2021年3月25日,龚某在宿舍内收到一个同学的QQ消息,说以堂姐住院,急需钱看病费用为由,多次给龚某发送交通银行的虚假转账记录图片,龚某就按照对方说的账号转了共90000元,后龚某发觉被骗。
4.冒充各类网络平台客服诈骗类:现代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往往被不法分子另作他用,不法分子通过不法渠道获取事主购物信息,随后冒充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等)的客服称其因工作失误导致事主成为“会员”“批发商”等,每个月需缴纳一笔固定费用,如要取消就要通过银行操作,引导事主将钱转到指定账号,实施诈骗。案例: 2021年4月5日,李某在寝室里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平台的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说因其工作失误,李某被开通铂金会员每月需缴纳500元会费,如要取消就要按照对方说的步骤操作,结果被骗66,409元。
5.淘宝退货类:该类诈骗主要通过在互联网上买卖商品而发生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淘宝客服、淘宝卖家电话询问受害者是否购买了某某产品,确认购买后,即称物品质量有问题,让受害人先退款,后退货。后又主动加受害人微信,发来二维码,让受害者用微信识别后输入密码,借此将受害人微信钱包内的钱或绑定微信银行卡内的钱转走,且钱被转走后,犯罪分子还会以受害者操作过慢或会将钱退还的理由,继续给受害者发送二维码进行诈骗。案例:2021年4月3日,周某在学校接到电话,称其在淘宝上买的衣服有质量问题,需要退货为由被骗18760元。
二、在校学生通讯网络诈骗案件高发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弱、自我防范意识不足。一是学生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大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社会生活,缺少灵活应对通讯网络诈骗的防范策略,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鼓动。加之网络诈骗的虚拟性、多样性等特点,大学生们对网络的依赖和痴迷,对各种游戏、软件、购物、交友等兴趣浓厚,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门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二是学生自身存在一些心理上的弱点。一些受害人存在心理和人性上的弱点,如有的人贪小便宜、贪图便利等等。在网络购物中,受害人的心理往往是想买到便宜的物品,在网络上浏览时无意间看到诈骗分子发布的虚假信息,只图便宜,不辨真伪,容易被其迷惑,虽被骗金额一般不大,但随着网上二手市场销售范围的不断扩大,被骗金额也相应的增大。又比如网络刷单兼职诈骗,其实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但由于学生贪图来钱容易,导致被犯罪分子利用被骗取钱财。
2.学生对新型诈骗的认知不够、主动关注防骗宣传不多。高校学生数量众多,从回访的情况看,相关防范宣传的深度和精准度还不够,虽然有微信公众号推送、或者发送传单,面上能够覆盖到,但究竟这些资料有多少会看会研究尚未得知。每年都有学生毕业及新生入学,学生的群体也在不断的变换,学生对诈骗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主动关注防诈信息的不多。近几年,学生被骗的案件还是屡屡发生,并且被骗方式依然集中在一些网络刷信誉兼职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等老套路的诈骗。
3.高校学生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普法力度不够。高校学生这一群体是从应试教育中进入高校的缺乏法律意识启蒙的青年群体,我国在义务教育期间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培养法律意识的教育内容,这种缺位阻碍了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启蒙和培养。对陌生人的防范心理不够。近年来,犯罪分子瞄上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两卡”,使其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工具。犯罪分子将黑手伸向了毫无防备心理的在校学生,这类人基本上都有银行卡和微信,涉世未深,对法律后果未知,又有一定的经济需求,只要犯罪分子给的价格够高,就有人卖卡。在侦破各类案件的同时,我们发现多名在校学生完全不知道自己这些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而法律带来的严重后果往往需要一辈子来承担。
三、提升校园通讯网络诈骗工作的几点建议:
1.校方搭建学习平台。大学生学习专业固然重要,但是培养一个能力独立思考、能够辨别是非、应对外界复杂的能力则更加是一个大学需要承担的职责。目前大学生学习这类防范知识还是只能依赖于“度娘”等虚拟的网络空间,而网络上鱼龙混杂,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更是难辨真伪。学校要主动担当,积极搭建学习平台,开设相关风险防范教育培训课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诈骗的欺骗性、危害性,熟练掌握常见的诈骗方式、套路、时刻保持警惕,如学校可以在校内网页上开发建设防范知识学习专栏作为入学的一项必修课,强制性学习、考试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2.组建志愿者团队完善激励机制。组建一支由学生会成员、党员学生为主的反诈宣传志愿者团队,联合保卫处进行定期开展宣传工作,全方位覆盖宣传,从预防犯罪、安全意识出发,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向在校学生讲授如何预防犯罪、提醒学生在涉及金钱交易的网络业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保持高度警惕,以免被骗。学校给予志愿者一定的荣誉折抵学分或在综合成绩奖学金评比中加分,通过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提高学生加强自身学习意识。大学生被网络诈骗更多的是由于其对网络知识、网络操作、网上银行流程的不熟悉所造成,对商品真伪无法识别、商品流通程序不了解而受骗。因此,只有自身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面,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才是治本之策。同时,要克服一些贪图小利、管状思维等心理弱点,在面对各种诱惑时,特别是陌生人所承诺或给予的微利,要特别慎重,注意发现自身的不足和识别不法分子的破绽,积累经验法,防止上当受骗。进一步提高法治意识,善于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再次上当受骗。